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正文

行业暗战:走出外资包围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2017-05-22 10:47

阅读:1235

2016年我国汽车整车销售超过2800万辆,产销量增长率再次达到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产销量规模带来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2017年过去不足5个月,A股市场上就新增了1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时还有23家企业正处于上市审核过程中,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似乎在加速崛起。

年营业收入近5000亿:我们的汽车零部件上市企业

根据申万二级行业分类统计,截至2017年5月15日我国A股汽车零部件板块上市公司达到98家,上市零部件公司营业收入总规模已经达到4906.88亿元。行业内出现了营收超过1000亿的上市公司,华域汽车2016年度营业收入1242.96亿元,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的头牌。紧随其后,潍柴动力营业收入同样接近千亿,2016年收于931.83亿元,排在行业收入榜第二位。第三的中国动力营业收入205.34亿元,三家公司营业收入总计占到行业上市公司营收总规模的48.51%,将近一半的收入揽入怀中。行业龙头已然现身,而低端竞争同样激烈。约占六成的上市公司营收规模仍在20亿以下,这些市场主体争夺不足500亿的市场份额。

捕获1.png

从2.2家/年到6.8家/年:汽车零部件公司上市速度在加快

2005年以前,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数量仅26家,汽车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程度不高。但在2005年颁布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推动了汽车零部件国内生产和装配,使得一批合资零部件企业建成,我国的汽车行业得以深度接触国际化的生产技术,汽车零部件本土化生产程度提升。

在2006至2009年期间,我国A股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数量以每年平均2.2家的速度增加。虽然2010年以后该法案被废止,但汽车零部件国产化替代的趋势已经形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明显加速,2010-2016年间每年平均有6.8家公司上市。如果排除2013年IPO暂停带来的影响,2010-2016年上市速度是8家/年。而截至2017年5月15日,随2017年IPO发行加速的刺激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市公司再次暴增14家,形成如今98家的规模。

捕获2.png

按照零部件功能,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将汽车零部件产品划分成了十个领域:发动机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转向系统、电子电机系统、内外饰件、行驶系统以及其他配件。从以下上市公司零部件产品分类统计看,多数上市公司会打通多个零部件细分领域。其中,生产发动机系统、内外饰件、与电子电机系统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上市公司最多,分别有34家、23家和22家,占比分别为34.69%、23.47%、22.45%,这些领域也是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侵占国际市场最多的板块。

捕获3.png

A股汽车零部件行业前十公司的生产细分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电机、发动机系统、汽车内外饰件、制动系统以及行驶系统,十家公司营业收入合计3251.19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66.26%。其中,老牌上市公司的实力坚挺,收入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有5家上市于2000年以前,另有3家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2014年以后上市公司数量虽多,但规模却多有不及。

捕获4.png

电子电机、发动机系统以及内外饰件细分领域收入占优绝对优势,这基本与国内零部件行业技术发展保持一致。收入前十的上市公司中,三大细分领域囊括了8家上市公司,制动系统和行驶系统都仅有一家入围。

盈利方面,华域汽车及潍柴动力凭借规模领先优势,占据利润版的前两位。第三则被福耀玻璃夺得,公司凭借43.07%的销售毛利率成为盈利能力最强的上市公司,净利润收益31.43亿元。

而从收入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各个领域面临的竞争环境各不相同。发动机系统和汽车内外饰件总营业收入规模明显高于其他领域,各公司合计规模均超过1000亿,而其他细分领域收入总规模仅在200亿或以下,且多数细分领域内企业收入差距不大,竞争比较充分。我们认为,发动机系统及内外饰件领域的竞争目前更具寡头属性,已经有大型企业从大众竞争中脱离,市场份额处于领先位置。

1、发动机系统:动力核心主宰市场

A股中共计有34家公司生产发动机系统相关领域的汽车行零部件产品,其中以潍柴动力规模最大,其次为中国动力,第三、第四、第五分别为凌云股份、骆驼股份和威孚高科,除前五的五家公司外,其余上市公司动力系统产品收入都未超过40亿。

产品方面,发动机系统核心动力发动机收入占有主要比重。排在前两位的潍柴动力和中国动力均是具备生产发动机核心能力的上市公司,两家公司发动机系统的营收额合计达513.15亿元,占全部34家公司营收总额的48.18%,但主要面向的车型为重型汽车和大型客车等商用车辆。其余发动机的生产企业还包括:云内动力、宗申动力、东安动力等,其收入额分别排在同类公司的第七、第八和第十一位,且多为老牌上市公司。其中云内动力生产的小缸径柴油机主要面向轻型货车和农机,宗申动力发动机产品主要生产摩托车发动机,仅东安动力产品装备了MPV系列产品,但仍然以配备轻卡、微卡车型为主。

总体看,发动机技术国内企业虽已经拥有一定的自主装备能力,但,特别是在乘用车市场上,与国际企业的差距仍然较大。

生产发动机系统其他配件的上市企业仍占该细分领域的大多数,部分核心配件的开发较为迅速。燃料系统配套占比较重,这包括了产品收入排在第三的凌云股份——主要为燃料系统、冷却系统等生产配套的塑料和金属管道——收入规模71.86亿元;排在第五的威孚高科——主要为汽车燃料系统提供燃油喷射和气体处理系统配套——收入规模60.43亿元。骆驼股份主要生产汽车启动和电动助力类产品的铅酸电池,收入达62.38亿元,排在第四位。

捕获5.png

2、汽车内外饰件:大举入侵国际市场

汽车内外饰件上市企业有24家,数量排在细分领域第二位,但产品的营业总收入达1660.53亿元,位列汽车零配件细分领域第一。收入前三名的公司分别是:华域汽车、福耀玻璃、宁波华翔,其汽车内外饰件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28.61亿元、166.21亿元、110.13亿元。三家公司收入合计1404.95亿元,占细分领域营收总规模的82.96%,龙头企业的优势尽显。

捕获6.png

华域汽车是规模最大的汽车内饰件供应商,产品线丰富,覆盖了包括座椅、仪表盘、气囊、保险杆等多个种类的内饰件产品。2015年公司的子公司延锋伟世通完成了对原江森自控的汽车内饰业务部门的业务重组,并控制了新公司延锋内饰公司70%的股权,一举将公司的内饰业务扩张到全球。母公司华域汽车的海外内饰业务也由2014年的1.6%,提升到2016年的24.1%。

福耀玻璃主营为汽车内外饰件的玻璃产品,同样是国内汽车玻璃行业的龙头公司,同时在美国和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在国际市场上,公司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是国际汽车玻璃市场占率前四的大型企业,产品设计能力可以满足大部分OEM客户的需求。自2012年以后,公司净利润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由2012年的18.11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38.4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67%。

宁波华翔内外饰件产品包括饰条、门板、仪表板以及后视镜等,公司通过跨国并购以及合资经营模式获得了较大的增长,是通过走合作路线获得国际技术的经营典范。公司海外收入比重已经提升到总收入的20.86%,但这种多线收购的策略使得公司在经营管理上遇到困难,国际产品的毛利率自2011年以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海外产品营业利润为负,直到2016年经营情况才得以好转。

相对于汽车配件的其他细分领域,汽车内外饰件的技术含量较低,国内产品在技术突破后还同样享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所以这一细分领域成为了近年来配件国产化进行最快的部分,对国际市场的入侵此类公司进度最快。

3、汽车电子电机:一家独大,空调产品最为突出

电子电机细分领域上市公司共计有22家,营收总额合计326.95亿元。规模最大的公司为均胜电子,在该细分领域营收达150.63亿元,其次为华域汽车的电子电机生产部门,产生营收34.06亿元,位于第三位的是松芝股份,营收规模31.22亿元,其余公司的收入均在20亿元以下。规模前三的公司营收总计215.90亿元,占细分领域总营收规模的66.03%。

捕获7.png

上市公司数量虽然排在细分领域第三位,但上市公司在电子电机领域的营收总额略低,与前两位超过1000亿元的营收存在较大差距。

居细分领域营收首位的是均胜电子,2016年营业收入超过150亿元,也是该领域唯一营收超过100亿的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超前。公司产品覆盖了行车安全、车载娱乐、车载互联和人机交互等四大领域,自身产品供应齐全。随公司产销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扩展进展也颇为顺利。目前,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接近公司总收入的70%。在2016年完成对KSS和TS两家国际公司的并购后,公司在行车安全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实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汽车空调在电子电机细分领域的份量颇重,国内企业拥有较大优势。松芝股份、奥特佳拥有较强的车载空调主机的生产能力,同时均胜电子、京威股份、奥联电子、贵航股份、恒立实业等公司还可以提供专业的空调控制及相关配件的配套生产。这几家公司中细分领域收入超过10亿的有4家,占到了细分领域的一半以上。

4、行驶系统

行驶系统主要是指汽车的轮胎、轮毂等零部件的生产,目前相关上市企业共10家,以222.81亿元的营业总收入排在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第五位。细分领域排前三位的依次是万丰奥威、一汽富维、今飞凯达,相关领域营业收入分别为91亿元、72.97亿元、21.94亿元,合计185.91亿元,占细分领域的83.4%。

捕获8.png

轮毂龙头万丰奥威以91亿的营收领跑细分领域,其铝合金车轮产销量和出口额在全国均位居前三位。收入中,海外业务增长较快,已经突破总收入的60%。

一汽富维作为一汽集团的核心零部件平台,产品主要覆盖行驶系统和汽车内外饰件,其行驶系统细分领域收入达72.97亿元。公司下游客户主要面向一汽集团内部公司,收入受集团影响很大。

今飞凯达,2017年行驶系统细分领域上市的三家公司之一,上市后就以21.94亿收入排在细分行业第三,虽较万丰奥威相比收入差距较大,但仍领先于兴民智通等企业。

5、制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包括降低汽车行驶速度的一系列专门装置,主要包括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组成。目前上市公司共计有11家,合计产生营业收入191.45亿元。

捕获9.png

万向钱潮为该细分领域上市公司龙头,但其产品的覆盖跨越了多个细分领域,是国内主要的独立汽车系统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排在第二的亚太股份则是上市公司专业制造制动系统产品的企业,拥有国内少有的研发生产整套汽车制动系统的能力。两家公司细分领域营业收入合计达到124.46亿元,占到该领域上市公司营收总额的65.01%。

6、底盘系统

底盘系统细分领域上市公司共计9家,营业收入总额93.44亿元。排名前三的企业为富奥股份、拓普集团、远东传动,分别实现收入34.63亿元、19.42亿元、9.85亿元,公司收入规模差距不大。龙头富奥股份于1993年上市,是一家老牌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公司营收总额达58.57亿元,约有60%收入来源于销售底盘系统产品。

7、转向系统

转向系统上市公司仅3家,分别是浙江世宝、德尔股份、北特科技,细分领域营业收入分别为11.24亿元、5.93亿元、4.42亿元。规模最大的浙江世宝提供转向体统的总成产品,收入水平也仅处于行业中游,国内市场中合资企业仍占据乘用车的主流配套市场。德尔股份与北特科技均以供给转向系统配套零件为主。

8、传动系统

传动系统上市公司有10家,营业总额86.29亿元。收入排名前五的企业专业制造传动系统产品,细分领域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60%以上。收入龙头为万里扬,其商用车变速器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较高地位,收购吉利和奇瑞变速器资产后成为国产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龙头企业。

9、其他配件

汽车其他配件产生主要指生产汽车内较大规模使用的配件产品,例如弹簧、密封胶、橡胶制品、塑料件、模具等。经统计,共有14家公司被归于该细分领域。

收入排名第一的是中鼎股份,营业收入83.22亿,主要生产密封件、特种橡胶产品,是国内非轮胎橡胶制品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10%。收入第二的新朋股份,营业收入35.89亿,主要是为上海大众提供配套服务,主要产品是为乘用车专业提供汽车零部件开卷落料、大型覆盖件冲压、分总成焊接、小型金属零部件。

总结

供给侧改革引导下的大消费升级,带来了乘用车市场未来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增长速度。虽然整车产销量年增长率很难突破10%的上限,但还是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增长提供了良好基础。在“国产替代”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的细分领域将会迎来更高的增长区间。

细分领域的巨头们已经先行一步开始了国际市场的布局,汽车内外饰件、发动机系统配件、电子电机产品在可预计的未来将会成为零部件细分领域竞争国际市场的先锋,期待未来上市公司利用其融资优势加速这一国产化走向国际化的进程。

0条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登录后才能评论

媒体报道:

客服热线(工作时间:9:00-18:00)

010-85654921

客服邮箱:service@niun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