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正文

每周医药生物行业机构观点选编(2018年12月3日~12月9日)

2018-12-10 17:21

阅读:782

       查询Choice数据库反馈的结果显示,本周共有25家机构针对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发表了56份医药生物行业研报。以下是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对本周各大券商机构医药生物行业研报的观点选编与汇总: 

       1. 中金公司:“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首批结果出炉
       行业动态: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SMPA)于12月7日晚上正式公布首次“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结果。 此次带量采购由于部分上市公司核心品种降幅超预期,引发二级市场较大的波动。
       评论:
       31个品种,25种达成协议,6个品种流标,相比全国最低价的平均降幅55%,相比全国平均价的平均降幅为66%,涉及采购金额18.64亿元。其中,中国生物制药(正大天晴)有两个品种入围,润众和凯纷相比当前全国最低价的降幅达93%和65%,而公司的托妥、依伦平、晴众没有中标。石药的3个品种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曲马多片流标,卡托普利片未中标。科伦有1个品种艾司西酞普兰降价17.6%中标(相对当前全国最低价)。恒瑞医药有右美托咪定和厄贝沙坦两个品种未中标。乐普有两个品种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未中标。
       2019年业绩影响有限,长期影响程度取决于后续推广和价格全国联动速度。我们测算此次11城带量采购对中国生物制药2019年的盈利影响为2-3个点。此外,我们预计科伦的西酞普兰中标对企业盈利有增厚效应。我们认为此次的带量采购价格在2019年联动到全国所有省份的可能性不大。未来,随着费用的节省,市场份额的集中,我们认为最后存活下来的龙头药企在仿制药业务上仍能维持15%的净利润率。龙头企业产品线丰富,研发投入大,在当前政策环境下仍处于优势地位:1)对于受到降价冲击不断萎缩的仿制药市场,龙头企业可以不断上市新品应对降价,以及优化工艺降低成本;2)更重要的是,龙头企业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创新药研发,更有可能成功转型。
       我们认为当前市场情绪已经较为悲观,后续政策仍有调整空间,可能会带来估值修复的机会。我们认为集采方案马上全国推广或价格迅速全国联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需要修正。此外当前一致性评价进展也慢于预期,对集采方案的迅速全面推展也有一定影响。
       估值与建议之投资组合:制药板块建议关注产品线和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企业。A股:科伦药业、乐普医疗、恒瑞医药;H股: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
       2. 国金证券:乘新趋势之浪,享价值重构之华(2019年医药行业策略报告)
       基本面角度:行业新规则确立,价值链重新分割
       新规则确立:从 2015 年药审改革开始,医药行业在医疗、医保、医药不同角度确立新的行业规则,其中重要特点是和国际接轨,建立新的标准,回归医药行业的本质。
       优秀企业价值显现,行业价值链重新分割。与国际接轨的规则和标准确认之后,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优势被扩大,行业由之前的劣币驱逐良币进入优胜劣汰,企业价值回归。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环节的价值被重新定义,由此也产生了新的价值分割。
       国际价值链分割:1)CRO、CDMO 和 API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的竞争,在国际药品价值链中获取更大的份额;2)中国本土创新型企业将产品到海外注册,力求在海外实现突破。
       国内价值链分割:
       1)需求端的消费升级:辅助用药、劣质产品(服务)逐步退出市场,医疗服务、药店、生物等高端产品在消费刚性扩容背景下保持高增长;
       2)需求端的进口替代:在仿制药、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国产竞争力的优质产品逐步加速对于进口高价产品的替代;
       3)生产端的技术溢价: CDMO、高壁垒仿制药、创新药等高壁垒产品(服务)由于高技术附加值和竞争格局良好,在产业优胜劣汰的背景下获取更大份额;
       4)生产端的产业链延伸:API 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把握审批加速+一致性评价+集中采购的变革机遇,通过获取高端订单和拓展制剂业务,获得过更高价值份额。
       投资面角度:估值进入底部区间,真成长公司有望率先实现双击。过去两年是市场估值体系巨变的一年,多数股票估值进行了降维回归。对于成长确定性强的公司,具备了赚取稳定成长收益的前提。对于在变革环境中的优秀公司凭借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价值分割的过程中享有更大的蛋糕,业绩兑现的公司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同时不可忽视的外资以长期角度增大对于医药个股的配置,定价方式转变。
投资建议:看好高端制造、消费需求、研发创新三个维度的企业。行业新规则确立,在行业价值链重新分割过程中我们看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获得更大的份额。从子行业角度我们看好 1)具有国际竞争力,技术依赖高的创新药、CRO/CDMO、API 行业;2)产品力提高、进口替代空间大的医疗器械行业;3)需求旺盛,竞争壁垒高受益于消费升级的生物制品行业;4)商业模式领先的连锁医疗服务和药店行业。个股层面,我们看好在高端制造、消费需求、研发创新不同角度具有竞争优势,有望在价值链分割中获得更多份额的公司。恒瑞医药、迈瑞医疗、药明康德、复星医药、泰格医药等。
       3. 中泰证券:医保当年结余和滚存结余逐步增加, 行业长期发展有动力
       事件:12月6日,首批11个城市的“带量采购”招标结果出炉。
       评论:
       降价幅度超预期。此前市场预期降价幅度在 30%-40%,从预中选情况来看,预中选价格较全国最低中标价降幅超过60%的有 6 家,部分品种降幅超过 90%,引发市场担忧。预中选品种后续还进行了进一步谈判,预计部分降幅较低的品种价格还可能降低。
       大幅降价后能赚钱吗?按预中选价格,京新药业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一片仅有 0.15 元,华海药业的利培酮片、厄贝沙坦片一片分别仅有 0.17 元和 0.2 元。京新药业原来在氨氯地平片的市占率基本为零,华海药业原来在利培酮片、厄贝沙坦片的市占率在 10%左右,两家企业愿意以低价预中选,我们预计毛利率仍有一定空间。考虑“带量采购”后市场份额上升、产品用量上会有增长,规模效应将会降低成本,渠道销售费用的大幅压缩,企业仍有盈利空间。
       为何大品种中“穿鞋的”企业报低价?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 2017 年销量达 31.69 亿元,市场占有率 40%以上;北京嘉林的阿托伐他汀销量超 20 亿,市场占有率超 20%;两家企业在这两个品种上都是国产第一品牌,可谓“穿鞋的”市场领先者。从预中选价格来看,两者报价相较全国最低价降幅约 91.9%和 82.9%。我们推测“穿鞋的”企业做出低价的原因有:
       1.后续竞争激烈,抢占市场份额占据先发优势。恩替卡韦此次加上原研有 6 家企业报价,其中海思科报出了低价;在后续竞争格局愈发激烈的预期下,我们预计正大天晴为了保证市场份额抢占先发优势而选择报低价。
       2.保持专科领域品牌地位,以产品组合赚钱。正大天晴在肝病领域产品线丰富,后续产品梯队中还有丰富产品储备,抢占恩替卡韦市场份额,有利于保持肝病领域第一品牌地位,遏制其他企业进入,通过产品组合中的独家产品、高价产品赚钱。
       3.以低价遏制新进入者。凭借规模优势可以抢占成本优势,正大天晴在恩替卡韦上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通过低价可以遏制更多企业进入,保持肝病领域竞争优势。
       4.通过以价换量仍有一定盈利空间。带量采购后,市场份额会上升、产品用量也会有增长,仍能够保持一定盈利空间。
       仿制药企业未来的盈利模式?任何市场环境下壁垒都是关键,任何没有壁垒的行业都无法持续产生超额收益。过去的批文、定价、市场准入壁垒被打破以后,没有壁垒的普通仿制药将逐步回归制造业利润水平,盈利空间将向具备成本优势的企业和原料药企业集中。未来仿制药企业需要向首仿、难仿、改良型新药发展,赚技术、专利的钱。即使美国这样仿制药充分竞争的市场,具备首仿、难仿、改良型新药等能力的仿制药企业仍旧能够赚很高的超额收益。带量采购激进的降价方式将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在未来仿制药的竞争中,什么样的类企业会胜出?
       1.产品壁垒高、仿制难度大的企业。
       2.拥有持续研发能力、形成产品集群的企业。过去单一仿制药大品种的模式难以再现,企业需要持续研发能力保障产品迭代,通过产品组合赚钱;
       3.拥有原料制剂一体化优势的企业。原料药在仿制药中的地位会提升:一是一致性评价提高了原料药的质量要求导致原料药重要性提升,二是转向比拼成本以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将拥有成本优势,三是原料药企业切入抢仿时间更早、仿制药研发成本能力更低。
       4.制剂出口企业。这类企业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质量能力,而且在出口转报等优惠政策上有望获得时间上的优势。
仿制药降价是长期趋势。“带量采购”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但是上量速度加快也使得产品峰值更早达到,政策会驱使行业加大新仿制药开发、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加速产业升级。根据 IQVIA 数据,国内创新药的市场占比小于 15%,市场份额主要为过期专利药、仿制药和中成药等占据,和发达国家以创新药为主体的情况截然不同;可以预期通过 11城市带量采购的试点,经过一定时间后,带量采购会在全国范围逐渐推开,同时也会过渡覆盖到大多数产品,届时仿制药的价格水平向发达国家看齐将下滑至相对低的一个合理水平,有生产成本优势和品种数量优势的企业将逐渐胜出,而创新药将逐渐占据市场主导,新药审评审批加速、医保动态谈判准入等,国内正迎来创新药的最好时代。
       通过带量采购,新仿制药的上量速度将大幅提升,虽然生命周期缩短,但是上量速度加快也使得产品峰值更早达到。药企在仿制药上需要加强持续开发能力,持续开发新品,或者加大创新药开发的投入。本次带量采购将驱使行业加大新仿制药开发、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加速产业升级
       4. 海通证券:伴随诊断技术更新换代,国内NGS重磅产品陆续获批
       伴随诊断市场是IVD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靶向药的治疗效果。可以确认谁受益,谁有风险,并且通过监控药品疗效来调整治疗方案。根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预测,未来伴随诊断作为创新药产业链的“卖水人”将是整个体外诊断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2022年,全球伴随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65.1亿美元,2017年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1%,远超体外诊断行业5.5%的复合增长率水平。此外伴随诊断在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占比也将从2016年的3.2%上升至7.8%。根据Visiongain的测算,2015年伴随诊断市场份额占比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33.8%)、日本(6.7%)、德国(5.2%),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未来中国伴随诊断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Visiongain预计,到2021年,除欧美以外的其他地区占比有望上升,届时中国的市场份额预期可达到6.5%。
       2017年FDA批准了多项NGS伴随诊断产品,助力行业发展。伴随诊断行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赫赛汀、格列卫在商业上的成功而兴起,其后不断有新的产品获批。2010年以前,获批的三大癌种的伴随诊断产品主要采用IHC与FISH技术,2010年以后,基于PCR的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的组合开始获批,基于IHC与FISH的伴随诊断产品增长开始放慢。2017年起,大量基于NGS的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组合获批,比如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的Foundation OneCDx(F1CDx)。2017年标示着伴随诊断进入新的时期。目前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罗氏、雅培、安捷伦等大型跨国公司,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与结直肠癌的伴随诊断产品是市场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
       2018年国内重磅NGS伴随诊断产品陆续获批。根据Visiongain的测算,2010年中国的伴随诊断市场价值约为0.49亿美元,全球市场占有率仅3.8%,截止2021年,我国伴随诊断市场将达到7.41亿美元,2010年至2021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2018年7月23日,燃石医学的“人EGFR/ALK/BRAF/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成功获批,拿下了中国肿瘤NGS第一证。诺禾致源、南京世和、艾德生物紧随其后,分别于2018年8月13日,9月30日,11月20日取得了基于NGS技术的伴随诊断产品的准产批件。前三项获批伴随诊断产品针对EGFR、ALK以及ROS1上的基因突变,主要适应症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可配合使用的靶向药物包括吉非替尼、盐酸埃克替尼、甲磺酸奥西替尼、克唑替尼,艾德生物获批的伴随诊断产品人类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在前三家产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纳入了10个基因检测,还首次将结直肠癌纳入了检测范围,可配合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进行治疗,成为了国内首个跨癌种的NGS检验产品。

       伴随诊断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认为,目前临床上需要检测的靶点通常不超过10个,PCR技术仍然是伴随诊断的主导技术,主要集中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等。随着相关审批的推进,未来会有更多靶向药获批上市,给相应的伴随诊断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除了罗氏、雅培这些内设诊断部门的大型跨国药企,多数公司选择了合伙模式进行Rx-Dx组合的开发。现阶段(3-5年)伴随诊断还是以PCR技术为主,随着NGS的发展及价格的下行主流技术会逐步从PCR(单基因或者数个基因,单个癌种)过渡到NGS(多基因、跨癌种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靶向药物中国上市,进入医保放量,以及国内企业技术的迭代更新,PCR多基因以及NGS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我们看好伴随诊断行业,建议关注肿瘤伴随诊断相关公司艾德生物(300685.SZ)、透景生命(300642.SZ)、贝瑞基因(000710.SZ)、北陆药业(300016.SZ)。
       5. 财新莫尼塔智库:中美芬太尼事件点评
       报告摘要及核心观点:
       ? 近三年美国因芬太尼类药物过量死亡的人数明显上升。近日,美国白宫发布了一则声明,声明表示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同意将芬太尼指定为一种受控物质,这意味着向美国出售芬太尼的人将受到中国法律规定的最高刑罚。过去三年中美国因药物过量死亡的人数增加了540%,2016年,美国有6.4万人因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其中有2万人被确认为服用了过量的芬太尼。
       ? 美国对列入《管制物质法案》的物质实行严格的管制。美国设立《管制物质法案》用于管制麻醉药品成瘾问题。该法案对管制物质实行分类管制,根据管制物质的危险性、滥用性及成瘾性分为5类,管制范围包括麻精药品及其直接前体。芬太尼在美国被列为II类管制药物,只有医生开具处方才可合法使用。
       ? 我国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我国分别设立了《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对于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国家禁止进出口。对于药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国家并未禁止进出口,但需要取得国家的进出口证明方可开展。
       ? 国内生产芬太尼的药企目前并未向美国出口过芬太尼类药品。国内有五家企业生产芬太尼类产品,其中人福药业、恩华药业和国药集团生产芬太尼类注射剂,用于手术麻醉镇痛,羚锐药业和常州四药生产芬太尼透皮贴,用于癌症病人的重度疼痛。这五家企业的芬太尼类产品均未获得FDA的ANDA批文,只有人福药业的瑞芬太尼近期向FDA进行了DMF备案。但进出口数据显示人福药业的芬太尼类产品主要出口到一些欧洲小国,并未出口到美国。
       ? 恒瑞医药在美国获批的ANDA(美国仿制药申请)批文产品都不是特殊管制的药品。恒瑞医药在美国获批的精麻类药物均不属于特殊管制的药品,因而这些药品的进出口贸易均按照普通药品的进出口程序进行,此次的芬太尼事件不会对恒瑞精麻药物海外市场造成影响。

0条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登录后才能评论

媒体报道:

客服热线(工作时间:9:00-18:00)

010-85654921

客服邮箱:service@niun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