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正文

【医药生物机构观点】政策边际改善避风港优势再现(兴业),高耗集采理顺权责促行业发展(光大)(2019年8月5日~8月11日)

2019-08-12 16:58

阅读:514

       查询Choice数据库反馈的结果显示,本周共有21家机构针对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发表了49份医药生物行业研报,数量环比上周有所减少,内容方面重点仍然集中在近期出台的高值耗材治理和改革方案上。以下是金证互通牛牛金融研究中心对本周各大券商机构针对医药生物出具行业研报的观点选编和汇总:

       1. 中金公司:GLP-1受体激动剂中,利拉鲁肽在中国市场具备潜力
       行业近况:
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在审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有关事宜通知;2)国家药监局、卫健委联合发布将含羟考酮复方制剂等品种列入精神药品管理的公告。
       评论:
       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其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GLP-1全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近年兴起的糖尿病治疗新靶点,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血糖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延迟胃排空降低食欲等,还能够有效降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概率。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给药频率为1-2次/天,而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给药频率为1次/周。
2018年,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规模达到93亿美元,同比增长35.7%,中国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约为人民币7亿元,仅占中国糖尿病市场的1.3%,远低于欧美的15%+。Frost & Sullivan预计,到2023年全球GLP-1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7亿美元,而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人民币105亿元。
       利拉鲁肽是2018年全球最畅销降糖药。利拉鲁肽是一种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原研厂商是丹麦诺和诺德制药公司,自2009年问世以来,全球销售额迅速增长,2018年达到40亿美元,是2011年销售额的4倍,销售收入在全球降糖药中排名第一。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利拉鲁肽疗效相比西格列汀(一种DPP-4抑制剂)有显著提升,在降低HbAc1浓度、FPG和减轻体重方面效果显著。
       国内目前仅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获准上市。利拉鲁肽注射液于2017年7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限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效果不佳的BMI≥25的患者,并需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专科医师处方。2018年诺和诺德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持续放量,中国区销售收入为5.52亿元,同比增长68.6%,占据国内GLP-1市场87%市场份额。国内厂商方面,我们预计华东医药有望在明年申请上市。
       估值与建议。A股:恒瑞医药、科伦药业、通化东宝、华东医药、华润三九、华兰生物、凯利泰。H股: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威高股份、国药控股、石四药集团。
       2. 兴业证券:政策边际改善,避风港优势再现(8月份医药投资月报)
       医药板块有望成为理想避风港。
近期随着外围环境的变化,投资人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担忧有所增加,寻找内需为主,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细分行业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相比之下,医药作为内需为主的行业,产业链相对较短,需求具有刚性,供给也受到各类行业准入条件的限制,因此受经济周期波动和宏观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都较小。
       医药政策边际上改善。一方面,医疗器械政策出台。国务院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拟推出统一编码体系和信息平台,鼓励高值耗材进行带量采购谈判,在今年底前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另一方面,药品政策边际上也有所改善。
       有报道称,药品“带量采购”将扩围至全国,独家中标有望改为三家,这样有望减少部分极端低价报价行为,且3家及以上竞争的品种一次招标管三年,给予企业更长时间的过渡期,也给予企业一定窗口期去做新品种,企业品种“青黄不接”的情况可能缓和。
       医药的板块性价比提高,建议布局核心资产。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认为医药的板块性价比明显提高,同时立足医药行业内部,医药政策虽然边际上宽松,但是供给侧改革的趋势在未来较长时间将延续,各先导性领域中的综合性龙头和各大细分领域的龙头还是医药未来配置的重点。
       具体而言,先导性领域是指中国医药行业“核心资产”所处的细分领域必须是未来医药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所在。在医改步入深水期、行业面临转型的背景下,目前正在逐步崛起的先导性领域最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的优势产业。
       8月份兴业医药稳健组合:恒瑞医药(创新药龙头,新品不断上市,进入业绩加速期)、科伦药业(老业务保持平稳增长,仿制药快速放量,创新药具看点)、长春高新(生长激素国内龙头,估值合理业绩保持较快增长)、药明康德(全球临床前CRO龙头企业,行业地位突出)。
       8月份兴业医药积极进取组合:京新药业(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高增长低估值)、片仔癀(传统中药龙头之一,业绩高成长)、金域医学(第三方检验绝对龙头,检验室迎来业绩收获期)、益丰药房(药店领域龙头之一,管理优秀增长较快)。
       3. 光大证券:耗材集采与药品集采的“同”与“不同”
       耗材招采变革如期而至。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以医保局为主导的耗材招采变革将启动。《方案》的时间和内容充分验证了我们在2019 年年度策略报告《大破大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和2019年下半年策略报告《新旧动能转换期,新机制下再平衡》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主要工作时间计划如下:
       1)计划2019年底前完成:
      ① 制定第一批重点治理清单(主要是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耗材);
      ② 探索分类集中采购办法(对于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多家企业生产的高值耗材,按类别探索集中采购。下半年启动工作,持续完善);
      ③ 耗材零加成。
       2)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
      ① 制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逐步统一全国医保高值医用耗材分类与编码);
      ② 建立高值医用耗材基本医保准入制度,实行高值医用耗材目录管理,健全目录动态调整机制(2020 年上半年出台准入管理办法);
      ③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通过“两票制”等方式减少高值医用耗材流通环节。
       3)未来逐步完成: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变革,以及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短期内,高值耗材集采仍以地方性探索为主,代表性的模式主要有“浙江模式”,以及“安徽模式”和“江苏模式”。相比于药品,医疗器械方面在招采环节相对滞后。与药品招采改革已进入集权后的整合(即带量采购)不同,医疗器械的招采模式类似于十年前的药品,招采权仍然在医院。
       招采权力归集和整合是减少腐败、提高医保支出效率的必然选择,当前医疗器械招采改革的核心在于归集招采权,以及集权后的整合。医保局是带量采购的前提,所以在医保局成立之前,“浙江模式”作为耗材集采的代表并没有实现量价挂钩,而仅是完成了十多个品种的招采权归集。而医保局成立后的“安徽模式”、“江苏模式”均已开始量价挂钩的探索。
       高值耗材集采对相关企业的边际冲击较小,不必悲观。高值耗材和药品的产品属性存在众多不同,这些综合导致相比于药品带量采购,高值耗材集采对相关企业的边际冲击较小。具体而言:
       1)分类与编码混乱,短期仍以地方性试点为主。不同于药品可以以通用名作为天然的招标分组目录,高值耗材的分类与编码混乱,而分类与编码的统一是招采权的归集的前提条件。根据《方案》,2020年将完成分类与编码的全国统一。在此之前,集采可能仍然局限于地方性试点(极少数品种可能全国性试点),例如浙江省已经探索完成了十多个高值耗材品类的集采工作方案。
       2)产品差异大,难以独家中标。高值耗材难以进行一致性评价,即同一类别下的高值耗材仍有巨大差异,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参数,还反应在医生的操作习惯上。这些都导致高值耗材的集采难以独家中标。
       3)渠道商具有服务职能,渠道费用难以完全压缩。不同于药品,高值耗材型号众多,这要求渠道商对于部分高值耗材需要承担“跟台”等服务任务,这需要为渠道商保留配送、垫资、服务等合理的相比于药品配送商更大的利润空间。
       4)技术革新方式不同。不同于药品的“跃迁式”革新,医疗器械的进步更多体现在同一类型产品的技术参数渐进式改进。
       高值耗材集采的推广将使得单品的生命曲线有所压缩,但由于以上四点不同,高值耗材的单品在其衰退时期,销售额不会像药品一样断崖式下滑。更重要的是,高值耗材原先以医院为单位进行采购,其实天然的就是一种较低层次的带量采购。以研发平台、生产平台、销售平台等综合实力为基础的竞争已经是行业的主流。
       换言之,与药品带量采购给药企带来的生存模式革命性的冲击不同,高值耗材集采更多是强化了原有的竞争要素,即高值耗材集采对相关企业的边际冲击要小得多。未来,集采将蔓延至体外诊断、医疗设备等其他领域,同样不必悲观。
       4. 中信证券:如何看待零售板块的投资决策(医药行业每周“医览药闻”)
       核心观点:
近期零售板块的发展逻辑以及成长性随着内部和外部变化得到进一步加强;从业绩兑现角度有望实现更多的“超预期”;今年以来,政策的“脱敏”效应已经逐步加强;当前时点,投资者在零售板块的坚守更加有逻辑支撑且更加有必要。
       院外医药零售市场在医保局带量采购后,景气度大幅提升。这一方面体现在上半年几家龙头零售上市公司慢病处方药销售量的大幅提升,一方面更体现在因为渠道议价能力提升所带来的处方药毛利率的提升。从上半年几家龙头公司的业绩预期来看,均兑现了这一逻辑的落地。并且在医保局严控院内市场药品营销的大方向下(包括后续DRGs的推行),院外医药零售市场的景气度提升仍将长期持续下去,并且随着规模的扩大得到进一步加强。
       行业规范性政策正在超预期的推进,行业洗牌加速。包括执业药师监管、税务监管、社保交金等监管措施从今年开始密集出台并强化执行,推升了行业洗牌的加剧。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一些过去依靠资本实力想快速介入这个行业的一些玩家,都开始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甚至开始主动收缩,从而给了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一些龙头连锁公司高效和快速整合扩张的时机,并且我们认为未来这个整合与并购的速度还将持续加快,因为行业的监管无论从政策上还是技术上,都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马上可以期待的,就包括电子处方共享、执业药师“远程审方”以及全国连锁药房分类分级管理等诸多政策红利。
       龙头连锁公司的规模优势已经逐步得到体现。从区域分布和收入规模来看,头部阵营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排名前五的连锁零售龙头公司全年预期含税收入规模均超过百亿。在很多地区,这些代表公司的市占率已经平均超过 15%。头部阵营公司的先发优势和区域布局优势已经基本确立,从行业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角度,未来全国的龙头连锁也可能就在这些公司中诞生,投资的确定性也进一步加强。
       投资策略:重点关注1)研发管线丰富的龙头药企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中国生物制药(正大天晴)等;2)直接受益创新审评和进口替代的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龙头乐普医疗、迈瑞医疗、大博医疗、安图生物;3)“卖水者”逻辑下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山东药玻和凯莱英等;4)医药流通及连锁药店领域的益丰药房、老百姓和柳药股份等;5)精准医疗大发展下的金域医学和艾德生物等。
       5. 国元证券:拥抱变革·制胜创新之三——顾盼大分子市场(生物类似药篇)
       曲妥珠单抗为HER2+乳腺癌一线用药,国内市场空间大。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高发肿瘤,年新发患者数量为30万人左右,曲妥珠单抗纳入医保后销售额达34亿元,实现快速增长。在谈判价格体系下,2018年曲妥珠单抗市场渗透率在22%左右,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国产药品替代空间较广。目前国内三生国建和复宏汉霖已提交生物类似药上市申请,安科生物、海正药业、嘉和生物、正大天晴、华兰基因和上海生物制品6家厂商进入临床3期。此外,百奥泰的ADC药物也已进入临床3期。
       利妥昔、贝伐珠单抗目前市场在20亿元以后,国产在研较多。利妥昔单抗在纳入医保后实现高速增长,2018年国内销售额达25亿元。考虑到发病人群数量相对较少,将逐渐达到产品天花板,目前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汉利康已获批上市,相对原研降价18%。贝伐珠单抗2018年销售额为21亿元,目前在NSCLC领域面临PD-1单抗的竞争,国内在研药物竞争激烈,信达生物和齐鲁制药已提交上市申请。
       西妥昔单抗新纳入医保,有望高速增长。西妥昔单抗主要用于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国内发病人数较多,但由于纳入医保时间较晚(2018年下半年),销售额存在滞后性。预计未来将保持较高增速,目前国产在研较少,仅科伦和迈博太科两家进入3期。
       自身免疫疾病产品渗透率低,低价是关键。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生物制剂在自身免疫疾病中渗透率较低,目前总市场在16亿元左右,其中国产融合蛋白占比较高,主要原因为定价较低且医保覆盖。
       投资建议:从公司来看,复宏汉霖、信达生物、齐鲁制药、海正药业、正大天晴等进展较快,综合考虑产品推进速度和后续销售团队,建议关注复星医药(600196.SH),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和信达生物(1801.HK)。

0条评论

您不能发表评论,可能是以下原因

登录后才能评论

媒体报道:

客服热线(工作时间:9:00-18:00)

010-85654921

客服邮箱:service@niun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