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监管安排”后将近3个月,A股IPO与再融资如何了?
自8月27日证监会网站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下称《8.27监管安排》)以来,至今已过去将近三个月,A股IPO与上市公司再融资在新增辅导备案/新披露预案、审核受理以及终止情况如何?
一、A股IPO:沪深交易所“限流”,北交所成“关键词”
《8.27监管安排》关于IPO的总体安排为:根据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以8月27日作为分界点,截至11月21日:
1、新增辅导备案层面,据证监会官网数据,2023年A股新增IPO辅导备案的企业共674家,“8.27监管安排”前月均新增辅导备案约59家,“8.27监管安排”后月均新增辅导备案72家,月均数量上出现回升,这一现象可从历史数据发现规律:新增辅导备案数量通常在11月起迎来小高峰,因此后者数据一般好于前者。
若从同比数据来看,则或许能看出“8.27监管安排”前后的变化,据证监会官网数据,2022年同期月均新增辅导备案企业约48家、63家,2023年同比+22.9%、+14.3%,同比在“8.27监管安排”后有所放缓。
2、审核受理层面,据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A股IPO获受理企业合计620家,“8.27监管安排”前后分别受理585家、35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33.6%、-46.2%,“8.27监管安排”后A股IPO受理明显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在“8.27监管安排”后的两个完整月份内,9月受理27家、10月零星受理仅3家,同比-40.0%、-78.6%,10月IPO寒意更甚之!
另外,从受理企业申报板块看,“8.27监管安排”后获受理的35家企业中,北交所24家、创业板5家、科创板、沪主板以及深主板各2家,对应在受理总量中的比例为68.6%、14.3%、5.7%、5.7%、5.7%,相较2022年同期北交所受理比例明显提升,这一现象牛牛研究中心此前在《IPO申报风向或改变!北交所受理比例升至60%以上,未来可能还将持续》中已经提到。
且随着2023年11月17日北交所启动上市公司股票证券代码启用920独立代码号段的准备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北交所上市公司辨识度,以及沪深交易所下属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决定将符合条件的北交所证券纳入中证全指指数样本空间,将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入北交所提升流动性等,11月21日,北证50指数大涨4.51%,盘中涨幅更是一度接近12%。
随着北交所多个利好政策的释放,未来一段时间内北交所受理数量或将继续维持高比例。
3、从终止情况来看,“8.27监管安排”后累计60家IPO折戟,其中北交所9家、创业板13家、科创板10家、主板28家,合计拟募资金额为703.07亿元;主板撤回企业数量较多,其中有14家消费类企业,占比50%。
二、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9-10月受理几乎暂停,11月有所回暖
《8.27监管安排》关于再融资的安排为: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实施大额再融资预沟通;限制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间隔、规模;审核中重点关注前次募资额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投项目是否达预期效益;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资额应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房地产上市公司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11月8日,为进一步加强再融资监管,沪深交易所发布优化再融资的具体措施,主要为五方面:严格限制存在破发、破净情形上市公司再融资;连续亏损上市公司的融资间隔期不得少于18个月;财务性投资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不得再融资;要求前次募集资金已获得充分使用;募集资金项目须与现有主业紧密相关。以8月27日至11月21日为区间,
1、新披露预案层面,“8.27监管安排”后A股共有17家上市公司披露再融资预案,相较2022年同期183家上市公司披露再融资预案,同比下滑90.7%;
具体来看,9月仅3家新披露再融资预案,10月为7家,11月至今已有6家,环比而言有所回暖。
2、审核受理层面,据choice数据统计,2023年A股上市公司再融资合计511家企业获受理(含平移受理152家),“8.27监管安排”后沪深京合计仅受理9家,与2022年同期(尚未包含主板企业,下同)相比已经下滑85.2%!其中2023年9月、10月仅北交所受理2家、1家,“8.27监管安排”后两个月内A股再融资几乎暂停受理;而11月至今受理已有6家,较“8.27监管安排”后的两个月内出现回暖。
3、从终止情况来看,据choice数据统计,“8.27监管安排”后A股再融资累计11家终止,其中10家为主动撤回、1家被否;观察上述11家终止企业破发、破净和持续亏损情形,3家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持续亏损情形,占比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