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现场检查比例或将超5%!近3年现场检查终止率达55.56%,“一查就撤”“带病闯关”现象不断改善
近日,针对“IPO要倒查10年”的市场传闻,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回应,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
2014年以来,证监会持续对IPO企业开展现场检查。2020年3月,新《证券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度,要求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为进一步加强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严把IPO入口关,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时明确将注册制板块纳入现场检查范围,2021年1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以下简称《检查规定》)。
此后,常态化现场检查被作为强化IPO全链条监管的重要手段,及书面审核问询的有效补充。
2023年11月10日,证监会《检查规定》进行修订,进一步强化了“申报即担责”的要求,其中将“检查对象自收到书面通知后10个工作日内撤回首发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对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改为“检查对象确定后,检查对象撤回发行申请不影响检查工作的实施,也不影响证监会和交易所依法依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取消了撤材料“免检期”规定,严打“一查就撤”、“带病闯关”。

1近3年IPO现场检查比例平均5%,
未来将超5%

IPO现场检查对象的确定包括随机抽取和问题导向。
随机抽取对象由证监会注册部门汇总的所有未经上市委会议审议且未参与过随机抽取的首发企业构成。
问题导向对象由交易所审核部门或证监会注册部门(以下统称审核或注册部门)确定检查对象。在发行上市审核或注册阶段,首发企业存在与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相关的重大疑问或异常,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影响审核判断的,审核或注册部门可以将其列为问题导向检查对象。
2021年至今共发起13轮IPO现场检查,抽中99家企业。其中,2021年5轮、2022年4轮、2023年3轮、2024年至今1轮,发文日期基本上在1月、4月、7月和10月。
抽查比例方面,自2021年现场检查新规(2021年1月29日)发布以来,现场检查比例平均为5.01%,比例最高为2021年第三批的5.56%,最低为2021年第五批的4.62%。
根据近期证监会回应“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未来IPO现场检查比例有望持续超过5%!
从现场检查抽查的时间看,被抽中企业平均在受理后44天被抽中现场检查,最长的有受理200天后被抽中。
此外,从抽中企业的板块来看,创业板数量最多,42家,占比将近一半,深主板最少,为11家。

2IPO现场检查终止率达55.56%
“一查就撤”“带病闯关”现象改善

截至2024年2月29日,2021年至今共13轮IPO现场检查,抽中了99家企业,其中55家终止(52家主动撤回、2家被否、1家终止注册),终止率达55.56%。
注:为体现现场检查对IPO企业的威力,抽中检查撤回后再申报的,按照当时终止企业计算。
具体来看,
2021年抽中46家,其中30家撤回、2家被否、1家终止注册,终止企业33家,终止率为71.74%;板块方面,创业板终止率最高,为81.82%。(数据截至2024年2月29日,且沪、深主板合并计算,下同)
2022年抽中34家,其中19家企业终止,均为主动撤回,终止率55.88%;板块方面,科创板终止率最高,为80%。
2023年抽中17家,其中3家主动撤回,终止率17.65%;板块方面,创业板终止率最高,为25%。
从终止时间看,抽中企业平均在141天后终止,其中33家企业在50天以内撤回;最快的在抽中后10天便撤回,这一数量有5家(2021年4家、2022年1家),或是为了规避现场检查。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数据来看,不管是从终止率情况还是撤回时间,“一查就撤”“带病闯关”现象均有所改善,这进一步展现了常态化现场检查对IPO企业的威力,以及作为强化IPO全链条监管的重要手段等。